2025年2月8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迎来一项重大变革——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生效。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是全面禁用防腐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这一添加剂曾长期用于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中以延长保质期,但因其潜在健康风险引发公众担忧。
“脱氢乙酸钠”退出历史舞台:过去面包、糕点等食品为防腐普遍添加的“脱氢乙酸钠”被彻底禁用,凤凰联盟官网消费者购买此类食品时可查看配料表确认无残留;
防腐剂、甜味剂使用更严格:修订了部分防腐剂、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新增甜味剂在同类食品中的总量管控要求,例如碳酸饮料中多种甜味剂叠加需符合总量上限;
全流程追溯强化监管:要求企业建立添加剂使用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凤凰联盟官网市场监管部门可随时调取数据核查。
新国标实施后,烘焙行业加速转向天然防腐方案。北京某连锁面包店负责人透露,已改用乳酸菌发酵和真空包装技术替代化学防腐剂,“成本虽上涨10%,但消费者更愿为健康买单”。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晒出“配料表对比图”,称“终于敢给孩子买超市面包了”。
同日生效的还有《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明确食用油运输需专用容器并标注“食品专用”,禁止与非食品混装,严防交叉污染。凤凰联盟官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2025年将开展“舌尖安全百日攻坚”,重点抽查糕点、食用油、预制菜等民生高频消费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指出,新国标不仅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更通过“禁用一批、严管一批、追溯一批”组合拳,倒逼食品产业升级,“未来添加剂‘黑箱操作’空间将大幅压缩”。
(本文综合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文件及市场监管总局政策解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