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全面加强建筑防水行业质量建设,提升防水卷材产品质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意见。
建筑防水卷材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功能性产品。近年来,我国建筑防水卷材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建筑防水卷材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产能利用率不高、市场竞争不规范、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质量水平提升滞后于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是兴业之道、强业之策。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建筑防水行业质量建设,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的重要意义,采取综合施治措施,夯实质量建设基础,解决突出存在的重点问题,通过质量建设着力推动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实现以质取胜、强化提质增效、促进转型升级。
以落实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以质取胜为主线,坚持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按照系统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以保证质量安全为根本要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关键,以严格政府监管为保障,以公平竞争、质量诚信为导向,着力加强建筑防水材料行业质量建设,有效解决制约行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症结和主要问题,全面提升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发展水平、凤凰联盟质量保障水平和总体质量水平。凤凰联盟
(一)强化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树立“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对于质量问题突出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质量监管部门对其法定代表人和质量安全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企业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二)以严格的内部质量管理有效解决质量不稳定的突出问题。督促生产企业结合建筑防水产品生产实际和质量不可靠、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质量控制,严格原材料把关,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鼓励企业利用先进适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风险分析活动。
(三)重视以技术创新促进质量提升。鼓励企业按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装备改造和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开发新产品,从生产源头入手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抓手,持续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建筑防水卷材产品。
(四)优势企业要带头履行产品质量社会责任。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质量诚信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率先承诺不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积极践行质量承诺,试行产品质量保证期制,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和媒体监督,主动恶意市场竞争,勇于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和合作方的社会责任,有效树立对用户、对行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一)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准入关。一是严格生产许可管理,严格执行新公布的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按照上限要求严格实施企业实地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从严审批核发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生产许可和实施细则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发证。二是在获证企业日常管理中,督促企业持续稳定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和出厂检验全过程质量管理。三是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
(二)建立和完善应用领域质量管控制度。一是推动完善重点领域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采购质量把关制度,建立防水卷材质量生产、销售、应用记录“三统一”的追溯机制,形成生产、流通、应用等关键环节全产业链条质量监管模式,全链条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使用领域。二是完善应用领域建筑防水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鼓励业主单位采用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方法。
(三)保持对建筑防水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的高压态势。一是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建筑防水卷材作为持“三查三打”专项行动的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突出重点对象,在一定时期取得突出成效。二是对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全面实施分类监管监管制度,以此为主要手段,将生产企业全面纳入有效监管,切实落实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和加严监管等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在产业集聚、无证生产集中区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区域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有效规范生产秩序。四是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引导从业企业规范经营,注重建筑防水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生产企业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情况的检查。五是加强执法协作,实施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严厉查办一批制假售假大案要案,对典型案件和大案要案进行督办,集中公布一批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违法案件,有力震慑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打而不绝态势。
(四)强化政策约束和引导扶持。一是严格贯彻产业政策,严格落实行业准入条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二是推行产业退出机制,对不满足产业政策要求、质量问题突出或引发质量事故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责令企业退出建筑防水卷材行业。三是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激励和标准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逐步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四是引导企业重视并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加快新产品开发。引导行业加快形成一批消费者满意、用户信任、社会认可的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促进实现以质取胜、优胜劣汰。五是强化标准支撑。根据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建筑防水卷材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标准宣贯,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大力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完善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坚决不予备案,对已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清查,集中清理一批关键技术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一)推进完善应用领域的招投标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有效破除单纯的“最低价中标”招投标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招投标导向。支持招标方、生产企业和用户要联合起来,共同恶意低价竞标,有效防止低价竞标带来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风险,着力创建一个公平竞争、公开透明、有利于质量提升的市场环境。
(二)通过信息公开共享有效遏制无序竞争。一是行业管理部门公告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线和企业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支持行业协会向社会发布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等行业信息,防止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的低价竞争。三是利用信息化、电子化手段,推动建立质量监督、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重点用户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建立面向社会的建筑防水质量信息平台,实现企业证照信息、准入公告信息、产品抽查信息、分类管理信息、质量违法信息、用户投诉信息、质量事故信息、行业检查信息的共享。
(一)深入开展以质量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行业自律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在全行业开展“诚敬做产品”活动,组织企业签署并践行质量诚信自律承诺,推动企业建立“道德讲堂”,引导企业用道德良心做产品。开展建筑防水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强行业质量管理培训和技术交流,组织骨干企业成立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在行业内宣传和扶持一批能够发挥质量诚信引领作用的优势企业,形成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正能量。
(二)着力加强质量诚信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社会、广大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方位提升生产企业、业主单位及广大消费者质量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形成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
(三)强化质量守信的社会监督。一是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广大消费者积极举报违法违规和质量问题突出的企业,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依托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全面采集建筑防水卷材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监督抽查、质量违法违规等质量信用信息并向社会公开,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对企业违法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三是建立实施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结合生产许可、质量监督、行业准入、执法打假和社会举报,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多次不合格、整改仍不合格、出现严重质量事故以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列入质量失信“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取消投标资格,禁止进入工程市场,通过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质量违法成本,遏制生产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挤压质量违法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净化建筑防水卷材行业的市场环境。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部门联动、各方协同的原则,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单位建立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联合工作机制,负责研究全国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总体形势,提出质量提升工作措施,督促检查各地落实情况。
(二)做好协同,形成合力。各地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业主单位要在本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联合工作组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大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提升工作落实力度,制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本区域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的综合整治,确保质量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三)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找出质量建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尽快制定工作方案、进度安排和配套措施,切实抓好落实推进工作。以建立建筑防水卷材行业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主要目标,真正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明显提高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和工程质量,规范改善市场秩序,使消费者共享质量提升成果。要加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注重在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不断形成新办法和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