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春节刚过,平舆县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多条智能化生产线便马力全开,防水原材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作为平舆县防水产业领军企业之一,蓝翎环科在产品和生产线升级迭代的同时,还与韩国首尔科技大学携手建立了国际联合实验室,并设立了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研发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应用技术”解决了国家体育场防水工程渗漏、国家大剧院椭球形屋面渗漏等多项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先后承揽了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等多项大型防水防腐施工工程。
“平舆防水产业刚起步时,老辈们靠着一把沥青壶‘打天下’。但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该公司董事长李宏伟看来,持续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打通从产业研发生产端到施工端的全产业链,不断培养新一代防水人,是平舆防水产业做大做强的利器。
与蓝翎环科一路之隔的,便是专家云集、专为基础工程设施“把脉”的坝道工程医院。坝道工程医院会聚了来自全国的30多名院士及其团队,补齐了平舆防水产业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方面的短板。“最强大脑”赋能加力,推动平舆防水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加速转型。
只有抓住科技创新,才能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这一点早已成为平舆防水行业的广泛共识。在平舆县,像蓝翎环科这样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8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
从手拎一把沥青壶闯天下的“散兵游勇”,到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防水大军”;从单一的屋面防水,到参与首都机场、北京西客站、三峡电站、宝兰铁路复线、国家体育场等全国大型重点工程建设;从地面施工,到会聚院士、专家的“云端”检测……近年来,平舆县建筑防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研发均居全国前列。
平舆防水产业历经50年发展,已成功打造了“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的金字招牌。目前,全县防水从业人员达30万人以上,建筑防水企业2000余家,防水分公司和工程队遍布全国,年产值600亿元。该县与黄河实验室共同建设的坝道工程医院在国内外拥有广泛影响力,每年吸引数十位院士、上百位专家聚集于此,即将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已被纳入省级实验平台。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平舆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的悉心培育支持。凤凰联盟app该县把建筑防水纳入县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建筑防水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重点打造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施工总部、技能培训“四大基地”,办好平舆建筑防水产业大会、建筑防水协会、招才引智大会“三个会”,打造e族防水网络运营、兴舆防水供应链“两个平台”,组建平舆防水集团,不断推动防水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防水集团,与北新防水、保兰德等大型集团实现战略合作,河南省大科学装置和坝道工程医院二期项目也即将启动,防水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未来将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政策扶持上持续发力,加快推动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平舆防水’金字招牌。”平舆县委书记刘飞表示。